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 - 亲子教育 - 联系我们-老街果博东方开户公司客服电话959661239666(微信)
亲子教育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755-83665502 手机:19924551173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咨询师手记 > 亲子教育 >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   亲子教育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7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件。一名17岁学生因在学校与他人矛盾,在车里遭受母亲批评,一气之下冲出后车座,纵身跳下卢浦大桥,当场身亡,酿成悲剧,这则消息在网络引发广大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青少年(包括大学生)自杀已经不是个别的新闻事件,去年上半年至今已有30余例大学生自杀案例发生,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还有18%的中小学生、38%的高中生、14%大学生存在严重程度不等的自杀想法。据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中国CDC)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权威数据显示,自杀是中国15-34岁年轻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每年200万自杀未遂者中2/3在15-34岁,且几乎未接受过心理评估或治疗。


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个人的巨大损失,青春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和可能因为自杀而嘎然而止,而且也使家庭和社会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每个自杀身亡的人周围会有6~10位亲友受到冲击,自杀者遗属自杀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出近3倍,青少年自杀造成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的精神痛苦是长久延续而难以弥补的。


痛定思痛,人们会追问:青少年为什么会自杀呢?一般,人们总会习惯性地想到许多外部因素,例如青少年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受到老师批评、学习成绩考砸了、受到同学羞辱等。但是,研究发现,偶然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只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促发因素,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是内在的,包括长期的家庭养育环境不佳、适应不良的人格心理特征以及精神疾病。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


养育环境不佳(或称为:功能失调)的家庭特征:


  • 父母精神健康状况欠佳或患有精神疾病,如父和/或母患有抑郁症、物质滥用、具有反社会行为倾向等。

  • 家族自杀史,自杀行为倾向本身能够独立于精神障碍而在家族内部传递。

  • 有暴力倾向的家庭,青少年曾被暴力侵犯或性虐待。

  • 家庭互动模式障碍,例如,父母之间长期存在矛盾冲突,经常争吵,家庭气氛紧张,亲子关系是拒绝的、不一致和不确定的,家庭凝聚性差;或父母过于专制或怯懦无能,缺乏威信,父母-孩子之间缺乏支持性的交流、共同相处时间少,对孩子监督不力;或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行为表现期待值低或过高,忽略孩子的情绪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 家庭时常搬迁,导致“漂浮不定”、环境陌生。


有意思的是,自杀常常还和其他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同时发生,例如,暴饮暴食、豪饮、抽烟、暴力、没有保护措施的性交,所有这些行为的共同危险因素都包括上述长期不良的家庭学校养育环境。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



自杀青少年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自杀青少年往往存在敌意、攻击、冲动的人格倾向(B型人格),敌视他人,较少计划或者考虑行为的后果,情绪波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表达情感需要的社交技能差,容易认知歪曲、陷入心理绝境,产生无望、无助、无能的情绪,而这些都是和自杀密切相关的不良心理学特征。

  • 绝望感频繁出现

  • 冲动

  • 敌意和攻击倾向

  • 神经质

  • 完美主义

  • 低自尊

  • 社会技能缺乏


自杀青少年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根据对青少年自杀的心理解剖研究,发现70-95%的自杀青少年患有一种或几种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抑郁症(占50-75%)、物质滥用障碍(占60%)、破坏性行为障碍,而且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以上精神疾病。疾病的慢性化、久治不愈也会增加自杀的风险。令人惊奇的是,研究还发现,自杀青少年的父母有情绪障碍、物质滥用、攻击性行为和自杀行为的比率高于常人,提示环境和遗传的作用机制。


负性不良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的关系:

人的一生会遭遇各种天灾人祸,但并非所有的打击都会对我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支持,坚强、乐观、开朗、自尊、自信、灵活的个性品格,这些都是铸就我们强大的心理抗挫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并不是每个遭遇负性不良生活事件的青少年都会自杀,而出现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往往较脆弱,由于家庭养育环境不佳、具有适应不良的心理个性特征或者患有内在精神疾病,这些脆弱的青少年往往对压力过于敏感,容易把生活中发生的负性不良生事件理解和感受为重大的、有伤害性的事件,产生焦虑、无助、无望及绝望等过度反应,最后出现自杀观念及自杀。简而言之,负性生活事件只是一个外因诱发了具有家庭养育环境不佳、适应不良的心理个性特征、内在的精神疾病等内在脆弱的青少年产生自杀行为。


尽管如此,意外的遭遇对青少年来说显得格外沉重,因为他们的自我尚未强大,还不能应对如此巨大的打击。在这样的时刻,专业的危机干预仍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对于那些还没有自杀冲动的青少年,也应当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干预。同时,家长和老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关爱和耐心让孩子倾诉、使孩子感觉自己被无条件接纳和保护,就能大大增强孩子生活的勇气。

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重大影响的负性不良生活事件:

  • 遭受耻辱、羞愧:如受到同伴排斥、孤立;受人欺负或迫害;堕胎;患上性传播疾病;

  • 丧失重要的人际关系或情感联结:自己敬爱的人或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人死亡;家庭变故;与朋友同学绝交;恋爱关系破裂;

  • 遭遇重要的人际冲突或违法违纪行为;

  • 学习方面: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或重要的考试失;在考试期间承受过多的、持续的压力;

  • 身患躯体重病;

  • 遭遇突发自然灾害等。


预防青少年自杀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其中学校是重要场所。基于学校的青少年自杀预防计划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健康守门人“老师、家长”对自杀和抑郁症危险征兆的识别能力,建立青少年自杀早期发现、预警干预、监测管理的公共卫生工作程序,理顺学校和精神卫生机构之间的转诊途径,等等。近几年研究发现,自杀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显著地降低已经出现自杀想法和行动的高危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冲动性、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增加他们的自尊水平和寻求各种社会支持的意识,改善他们应对挫折的方式,有效预防青少年自杀。


最后,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想提醒各位青少年朋友注意的是:

1.要使自己保持理智思考的习惯,对事物学习、客观分析,且能站在旁观者、亲人等角度换位思考。多想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要总想失去的东西。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持有逆境中不放弃、绝望中仍愿等待曙光的积极人生态度。


3.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利用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更好地保护自己,留意情绪不稳造成为人处事上的思维判断偏差,懂得求助,保持与外界的沟通。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乃至社会未来负责。


4.如果发现自己近二周持续出现情绪消沉、悲观厌世,并出现乏力、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落后等情况,请赶快告诉父母,在父母陪同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就诊。

—深圳红树林心理—

红树林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
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100多位国家顶级心理咨询师
12年心理咨询经验
10多万人次的来访者与其家庭
因红树林的陪伴而获益
说真的,我真不看好自我调节这回事
电话
0755-83665502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侨香三道28号(安托山地铁站)雅福居C座1单元1501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