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菜谱:内心深处的食物
来源:公众号:深圳红树林心理之家 作者:刘永广 发布时间:2018-11-04
因为看过一篇吐槽中国版深夜食堂的文章,
知道了有一部日剧叫做《深夜食堂》。
这部剧总在日剧推荐前列,
但我一直没看,
以为只是介绍美食的,
类似《舌尖上的中国》。
但是,
最近看了之后,
被剧情深深打动,
这根本就不是关于美食的电视剧,
而是关于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食物的故事。
只有看过这一原版的《深夜食堂》,
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极难拍出这种味道。
一天结束了,
在人们都赶着回家的时候,
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菜谱只有这些,
只要是我会做的,
即使是菜单上没有的菜也可以点,
这是我的经营方针。
营业时间是从深夜12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
被大家称为深夜食堂。
你问有没有客人会来?
客人还挺多的。
所以,
当所有人回家的时候,
还有人没有回家。
他们或者在工作,
或者有其他的事情。
深夜食堂,
是“边缘人”聚集的地方,
这是他们能回的家。
“只要我会做的,即使是菜单上没有的菜也可以点”
——这就是家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
深夜食堂的老板认识周围的各色人等,
让落魄歌手为食客演唱,
获得发展机会,
撮合落魄拳击手跟单身妈妈的婚事,
简直一副深藏不露的大家长做派。
说起食物,
这里没有什么奇珍异味,
都是家常菜。
看深夜食堂,
不仅唤醒了我对食物的尊敬
——伴随着食客们捧起双手说的那句“我开动了”
——而且增加我做饭的自信。
老板简单而用心的几步操作,
一道道美食就完成了
——章鱼状炸红色香肠,甜鸡蛋烧,黄油拌饭,猫饭,土豆沙拉,猪排盖饭……
点这些菜的人,
觉得这是人间美味,
吃的时候总是浮起深沉的感觉。
知名男优大木总是点一份土豆沙拉。
他非常低调,也非常压抑。
原来,
他因为工作的性质,
被妈妈赶出家门,
不允许他参加妹妹的婚礼。
他的妈妈,死去的父亲,
哥哥和妹妹,妹妹的对象和公婆都是教师,
他无法在那种场合出现。
从那以后,
二十多年了,
他从未回过家,
只能从这份土豆沙拉中品味家的味道。
后来,
他得知妈妈得了老年痴呆,
赶回家去,妈妈已经认不出他。
妈妈絮絮叨叨地说:
我的儿子很孝顺,也很善良……
他在东京,如果你遇到他,
一定要让他回家来……
他最喜欢吃土豆沙拉,
一连能吃好几碗呢……
我给你做一份吃吧。
妈妈执意要为这位“陌生人”做一份土豆沙拉。
妈妈在妹妹的帮助下,
做好了土豆沙拉。
他一连吃了几碗,
虽然很咸很咸。
内心深处的食物不仅联结对妈妈的感情,
也联结着对情人的怀念。
深夜食堂出品的最简单的食物应该就是黄油拌饭了吧。
将一小块黄油放在热乎乎的饭中间,
四周用饭围起来,等上几秒钟,黄油就融化了,
滴上几滴酱油,拌好了就可以吃了。
流浪歌手五郎每天到这里吃上一碗黄油拌饭,
并用自己的弹唱支付饭钱。
大家喜欢听五郎唱歌,
尤其是一位被朋友带来的美食家。
自从听了五郎唱歌之后,
美食家每天到店里,
也点上一碗黄油拌饭。
作为一位美食家,
每天品鉴最优质的西餐,
却被一碗黄油拌饭唤起过去的回忆。
当店里的客人对美食家的频频光顾表达不解之后,
美食家说:
“我的太太在外国长大,不懂得做米饭。”
在美食家心中,深夜食堂的食物才是真正的饭。
五郎很久没有回深夜食堂,
为生活所迫,每夜加班工作,
不幸伤及手指,无法弹唱了。
五郎回到深夜食堂告别,
感谢老板一贯的照顾(免费的黄油拌饭),
却被美食家拦住。
原来,美食家的姐姐就是五郎的初恋。
两人彼此相爱,却阴差阳错未能在一起。
失散以后,直到如今未能再见。
美食家的姐姐一直未婚,
就是在等待五郎。
在五郎和美食家的姐姐相恋的日子里,
五郎教美食家弹琴,
姐姐为两人准备美味的黄油拌饭。
可以说,
黄油拌饭是美食家童年的记忆,
是五郎初恋的记忆。
吃连接着最深的情感。
在我们刚出生最无助的那几年,
我们都要仰望那个给我们吃的人活下来。
刚出生的前两年,
我们什么东西都要放在嘴里尝一尝,
是所谓的口腔期。
嘴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
吃的体验让我们跟这个世界建立了最初的情感模式。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吃总是贯穿始终。
吃喝可以调节我们的心情,释放我们的压力。
这样,
当你发现有人用吃东西来缓解情绪,
自我安抚的时候,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也有许多人因为跟妈妈(那个喂我们东西吃的人)的关系纠结不清而导致各种饮食紊乱,包括厌食和暴食。
因此,
吃东西这样看似简单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行为,
它直接象征着内心那个关爱自己呵护自己的依恋对象。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对吃有特殊情感或特殊困扰的人。
附:深夜食堂的原声曲
1.思ひで
2.石
3.藪
4.あかり (映画「続・深夜食堂」より)
5.できること
6.想い想われ
7.人生行きあたりばったり
8.ちょいと寂しい夜のうた
- end -
· 作者简介 ·
刘永广 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专业资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
香港认证精神危机急救员
深圳市康宁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学习指导师(高级)
深圳市国外引进高层次人才
2、咨询经验
个体咨询累计2000小时左右
团体咨询累计400小时以上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实习一年
曾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组织的“心在行动”危机干预热线(针对汶川地震受害者)
曾参与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项目《奥运会志愿者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项目》
3、受训经历
学历内主修课程: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方法等
接受李小龙精神分析长程研修培训和督导
接受徐勇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培训
接受台湾正念协会认证正念训练课程
曾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和安定医院合办的老年情绪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培训班
接受白美正督导
4、擅长范围
团体心理咨询与团队分析
情感(人际)沟通困扰
建立或维持亲密关系困难(含婚姻咨询)
亲子沟通与教养(含儿童心理咨询)
孤独感、存在感缺失、丧失生活动力
个人心灵成长(含咨询师个人体验)
—深圳红树林心理—
红树林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
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100多位国家顶级心理咨询师
12年心理咨询经验
10多万人次的来访者与其家庭
因红树林的陪伴而获益
电话
0755-83665502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侨香三道28号(安托山地铁站)雅福居C座1单元1501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