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8时40分,龙岗区宝龙街道宝龙一路由东往西方向发生一起车祸,一女子在路边停车后横过马路时被一小型越野车碰撞碾压身亡。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身穿白色素净裙子女子,在道路右边停完车,径直迈着优雅的步伐朝对面走去,正好一辆越野车转弯,车辆行驶不快不慢,女子走路也不快不慢,甚至在车辆靠近时抬头扫了几眼,然后两者都是不慌不忙,按照自己节奏,等到车辆靠近时,女子没有慌张奔跑,车辆也没有急刹车,然后,事故发生了,女子被卷入车底,被前轮碾压之后又被后轮推着走了几秒。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段视频,都会难以接受,原本,这是根本不应该也绝对不会发生的悲剧。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由高速路应急车道被占而引发的悲剧再次上演:长假首日,浙江甬台温高速发生车祸,由于应急车道被占,高速交警用了十多分钟,才把“生命通道”打开,然而伤者已经死亡。
四天后,福建龙岩,一辆载着高危孕妇就医的小轿车在厦蓉高速上遭遇堵车,应急车道也被占用。尽管增援交警将应急车道上的车辆清空,鸣笛开道,但胎儿没有保住,孕妇也住进了高危病房。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如不断涌现的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大妈等、老虎伤人案,中国式过马路,无不折射出中国大众对于规则的无视,因为自己或他人对规则的无视而付出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这样的代价都不能让人警醒。每次出了事,大家愤怒一阵子后,又归于平静,这是在用生命和规则博弈。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庞勒的笔下,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群氓。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信用损害、道德损害、物质损害),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平庸的邪恶”。
事实上,这种“平庸的邪恶”现象在我们中国民众身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你我身边。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很多人总觉得傻傻地站在那里,等着绿灯亮起,是浪费时间,更多人觉得,大家都呼啦啦过去了,你还在那里等绿灯(我就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有时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傻,这正如著名的从众实验:阿施的群体压力实验一样,面对显而易见的答案,在看到其他人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时,你面临着认识论上的两难困境:“什么才是正确的呢?”),结果,绿灯成了虚设,但是,危险一旦降临,就是生命的代价。晚过一会儿马路,走的也许不是捷径,但却是最安全的道路。
最近霸座已经成为通向网红人生的一条捷径。从“霸座男”开始,“霸座女”和“霸座婶”也相继粉墨登场,吸引来洪水般的流量。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于学历分布也很有代表性。由此可见,霸座的行为并不是某个群体的专属“技能”,而是散布在各个人群中的一种“集体病症”,这些人可以无视他人的利益,无视规则,全然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世界是我的,我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我想下车去看老虎就下车去看老虎,我想过马路就过马路,行驶的汽车能奈我何,殊不知这种虚幻的全能控制会让她们失去生命。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位女子,视频里清清楚楚地显示,过马路的悠然,见到车辆靠近的悠然,还有车辆撞人的悠然,就像过滤的慢镜头一样,令人惊叹且魔幻。整个过程30秒,女子与车辆似乎在进行着隐形的博弈,显然,这一次她的预判错了,她以为车子一定不敢直接撞上她,然而她的赌注是整个生命。从视频中可以简单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此路口并非人行通道,在该女子停车后三米左右就有斑马线,该女子并未按照斑马线和指示灯过马路。
第二,该道路很窄,从监控看出,这条路,并无超多行驶过快车辆,也无高密集拥挤人群,不属于高危路口。
第三,该女子在遇到车辆后,不急不缓,不跑也不后退,属于典型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第四,该车辆在缓慢行驶状态下仍旧从该女子身上碾压过去,可以看出该司机状态也很糟糕(也许在玩手机,压根没看到人走过来,我就经常看到一只手握方向盘,一只手拿着手机低头看手机的司机,看到都让人胆战心惊)。
不管从哪方面分析,只要以上几点中的一点被避免,这起交通事故完全避免。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想要达成愿望、满足需要,都必须对自身和环境进行掌控。遵守规则就相当于要接受外在的限制,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控制,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而破坏规则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失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失控又和我们的安全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全感就是全能控制感,最早来自婴儿,准确的说从母亲子宫就开始了。一个包容有爱的母亲和一个抑郁多病烦躁不安的婴儿从一开始就有了差异。随着出生和养育环境的改变,婴儿不停地遭受各种挫折,每种挫折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都在破坏控制感。
在著名的“全能自恋”阶段(从出生到一个月)尤为重要,母亲恰到好处的照料让婴儿产生了全能控制感,无论是吃喝拉撒还是喜怒哀乐都受到外界全能影响,这时,“完全失控”和“完全控制”同时存在。
温暖养育环境和有爱的照料会让婴儿产生“无所不能感”,内心感受到的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这个世界,这就是安全感良好的基石,相反,也有许多婴儿在和母亲的互动中,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感觉到强烈的不安,生存的恐惧一直威胁着他,于是他本能地停留在了全能自大的幻想里,自己依然可以掌控一切,好让自己觉得是安全的。创伤性养育环境带给婴儿的就是“失控”,依据创伤程度大小,不安全感也随之变化。笼统来说,发生创伤的年龄越小,安全感越低,父母人格缺陷越明显,安全感越低。
美国两位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和艾略特·阿伦森写过一本书,叫做《错不在我》。两位学者分析人们为何不愿意承认错误时将其归结为两点:觉得没有必要认错和觉得认错会显得很愚蠢。
在这种前提之下,当事人的自我辩护通常可以总结为三个步骤:第一,死不承认,表示自己没有错;第二,滥找借口,即使错了也不能全怪我;第三,将后果最小化,即使是我的错,对你也没什么伤害。
对比塔夫里斯和阿伦森的分析,可以把三位霸座界的“翘楚”对号入座。三个人首先都不承认错,嘴硬得很;其次也会滥找借口,身体抱恙、腰酸腿疼或座位牌没贴等等,总有他们能找到的理由;最后不把他人的利益当回事,总觉得自己造成的伤害很小,比如“年轻人站会儿没事”,令人哭笑不得,侵犯别人的利益还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我想起前几天儿子和我说了一个名词叫做“社会原子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我特意上百度查找了一下: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一般而言,社会原子化危机产生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这也是导致金钱、权力原子核化,知识、道德则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原子化代表了不少人的生活状态。本质上,很多人依然没有能够过上严肃的公共生活。如何提升个体参与构建社会秩序的自觉性,可能是我们在谴责、怒骂和指摘霸座者时,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不守规矩的例子可以说十分广泛,小到闯红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排队,大到飞机、汽车等有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例子;中国人不守规矩已经成为了国内群众司空见惯,外国民众十分反感的事情。在外国,标记着中文的警告标语已经成为了必需品,毕竟,中国人在一些规矩上更需要人们提醒。
据一项调查统计:中国人在飞机上自觉关闭电子设备的几率是40%左右,行人不按交通信号灯同行更达到了80%以上,这些看似小的事情实际上造成的有可能是很大的灾难。更为奇怪的是,中国人对此并没有太多改正之心,反而被抓之后十分理直气壮,甚至是自觉良好。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此话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从古代开始对于规矩是十分注重的。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规矩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隐形条款。但是纵观现代中国社会,中国人却是最不守规矩的民众。中国人不爱守规矩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社会和心理原因呢?除了我们前面讲到的关于个体的全能控制感的因素之外,还有以下群体的社会因素:
一是从众心理。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这是不遵守规则者使用的最普遍和最充分的理由。中国人习惯于跟着领导走,就像鲁迅笔下的挂着铃铛的山羊,一大群绵羊跟在后边,即使是走向死亡,也径直跟着走下去。不管是什么事、违法不违法、有没有道理,只要大家都去做,我也跟着做。即使错了也是“天掉下来砸大家”。于是就有了集体过马路、集体贪污、集体抢劫、集体打架。总之,人多胆子大,容易干出很多不守规则的事。
二是侥幸心理。如果没人管、如果没逮着、如果没发生、如果成功了,这些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侥幸心理,是很多人大胆“实验”的重要心理因素。侥幸躲过、侥幸成功、侥幸避免等等,将一切都寄托在侥幸之上,而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侥幸啊!这种“撞大运”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用生命进行赌博,没有任何科学性。成功纯属偶然,而失败是必然的。
三是例外心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所谓法律、道德、规则仿佛都是为别人设定的,自己总是一个例外。有了什么好事,自己可以例外得到,有了什么坏事,自己有可以逃避惩罚。为了证明例外的合理性,这些希望享受例外的人总会找出种种理由,虽然这些理由未免牵强甚至荒唐,但也足以支持这些人坦然地享受着这些例外。正如前面几位霸座者,都有很好的理由。
四是比照心理。他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人们经常采用这种横向比较的方式,来为自己破坏规则进行辩护。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的出现,使人们失去了对错、是非、好坏的辨别力,凭借着经验和习惯自行其事,破坏了生产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最终必然伤及自己。说到底,是人们没有明白这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以保护人和维护人的利益为目的的。不遵守规则、破坏规则的结果,就是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更有甚者是用自己的生命和规则博弈,真可谓悲壮!
规则是最坚实的盔甲和最温暖的外衣,但愿我们都能好好地维护它。
- end -
- 作者简介 -
曾小霞 红树林首席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心理保健师
亲子沟通培训师
中学一级教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国际催眠委员会委员
擅长咨询领域
亲子教育咨询
青少年心理辅导
学习动力训练
婚姻情感咨询
人际关系辅导
压力情绪管理
催眠心理治疗
各类神经症的辅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失眠等
—深圳红树林心理—
红树林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
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100多位国家顶级心理咨询师
12年心理咨询经验
10多万人次的来访者与其家庭
因红树林的陪伴而获益
电话
0755-83665502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侨香三道28号(安托山地铁站)雅福居C座1单元1501号房